
孽子劇照 2002 原著 白先勇 導演 曹瑞原
一、孽子簡表
1977年 連載於現代文學
1983年 遠景出版公司集結出版
1986年 改編成電影
2002年 公共電視改編為20集連續劇導演 曹瑞原
二、台灣新浪潮
在1982-1996年這段期間,為台灣新電影的活躍時期,到達1984年為最高峰。
在當時隨著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許多弱勢的族群紛紛都浮出了檯面,一方面透過文本(註二)來向主流社會表露他們久被壓抑的心聲,另一方面也積極地爭取合理的平等權益。在此前提之下,女性主義、同性戀題材的電影與小說,開始竄起並造成一鼓炫風。電影方面,有「霸王別姬」、「囍宴」、「春光乍洩」,以及後來的「藍宇」、「十七歲的天空」、「藍色大門等」;小說方面,自朱天文的「荒人手記」和邱妙津的「鱷魚手記」之後,以同性戀為題材的小說便開始發展起來,幾乎自成一個主題大類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更早之前的「孽子」。
三、孽子所反映的議題
「孽子」這部作品,確實是部“問題文本”。文本裡頭的幾個主要角色,都有自身所帶有的問題,且不停地尋求解決的方法。小玉的生父之謎、吳敏本身親情以及對張先生的癡情,而故事主角的李青則是要解決同性戀行為所引起的家庭問題,傅老爺子則是經過喪子之痛之後,尋求懺悔當年執迷於異性戀的絕對合理性。 白先勇並不避諱情色的描繪,但在這裡的目的是藉此來探討一個時至今日仍是一項深沉的問題:同性戀者及其家庭的救贖問題。在深入的探討之後,我們由更遠的角度來看孽子,會發現另外要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真正的的情感與關係,這是在現代社會當中漸漸失落的,比如,小弟娃在劇院裡踩著凳子喊著媽媽的親情,或者龍子與阿鳳的愛情。
四、角色所代表的社會問題
1.李青 同志性向的出櫃入櫃
在性格方面屬於較內斂的個性,所遇到的問題,大多是圍繞在他身邊的朋友所遭遇的事件,而他本身也受到與事件有相同程度的震撼,李青被揭發同性戀行徑之後,遭父親逐出家門,在父子之間同性戀問題形成一道鴻溝。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舊有價值觀之下,若是李青的父親無法接受同性戀的迷思中得悟,這一場家庭悲劇仍舊會持續,都未見有轉機。結尾,李青仍然得在外頭流浪,無論是他本身,抑或是父親,都無法從家庭悲劇中得到超脫。
2.吳敏 象徵女性的地位
在這裡將吳敏切割成兩種面向,第一種面向是擁有傳統女性的壓抑懦弱的個性,在私底下面對另一半的態度是唯命是從,為了愛願意付出一切,願意為自己愛的人,去做自己不會的事情。而在面對外界時,又因為自身的同性戀身份無法勇敢的放情表達。第二種面向由吳敏對待感情的態度當中可以感受到,是屬於女性主義特質其中的一環,對於自己想追求的事情異常執卓,對於本身想要追求的目標絕不輕言放棄,並且極力爭取,無論是專業領域或者是感情生活。但是在父系體制之下,女性的地位始終是備壓抑的,在職場上尤其明顯,雖然女性與男性一樣在職場上班,但是薪水使終比同職位的男性職員來的少,而男女主管比率,則永遠是男性佔多數。
3.小玉/阿鳳 象徵內心與外在的病態衝突性
小玉
有著父不詳的悲慘人生,在成長的過程之中也是受盡繼父的虐待,在這些不幸的生長環境中,發展出另一種為了保護自我而出現的外在行為以得到平衡,在外表上小玉始終維持光鮮亮麗的打扮,企圖使自己看起來過的很好,縱使在尋找生父的過程之中,線索是極為渺茫,也要強迫自己給人的印象是有希望並且生命的態度是積極的,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找不到爸爸。而這些內心的持續壓抑與外在行為的不協調,最終使他對於感情的態度轉變為,視有利益利用者為糞土。
阿鳳
由於童年的記憶,必須戴著面具來面對他人,不輕易相信他人,暴力傾向,不將自己原本的情感用來對待他人。自我保護過度,導致有陰鬱的個性,對於自己所愛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只能用自己所習慣的方式去傷害所愛的人。
4.老鼠 象徵低層社會的邊緣族群生活
反映的社會議題為家庭暴力、虐待、色情、偷竊的社會問題。在處於弱勢的角色時,養成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的個性,並且衍伸出,偷竊的習慣性行為,並且藉由家中所經營的私娼館,帶出當時對於雛妓的問題,在當時的原住民是屬於社會的邊緣族群,在小女孩國小畢業時就被父母親賣去做雛妓,只有少數女孩能夠讀到國中,在送至私娼館之後,便施打荷爾蒙以促進發育,以滿足視覺上的感受。有誰會發現,他們所擁有的一付好歌喉。
5.龍子 象徵追尋自我的態度以及體制下的反思產物
與趙英一樣原本並不了解自己本身的性向,是活在一個強勢的生活體制之下,所培養出來的人,處於弱勢(註三)的龍子無法去尋求真正的自我。直到遇上阿鳳進而了解自己的性向所在。這裡點出在傳統的規範之下,有許多事情是處於弱勢的族群所不能自主行動的,以往認為高水平的職業是律師、醫生,直到近期社會風氣逐漸開放,漸漸接受了其他行業也能出頭天的想法。再當時的環境之下,是不容許差異性的存在,如果晚出生個30年,或許能夠過的幸福一點。
6.楊教頭 社會資源的不足
當每個人遇上問題時,總有人會從旁協助,例如學校的心輔老師,張老師信箱之類的心輔機構。而另一方面社會上總有一些誤入歧途的小孩,會被類似楊教頭這種善心人士所收留,像是台灣早期的民間團體如戲班子的團長。但是劇中的一段台詞說出:我跟你有緣,就收你做徒弟吧。隱性的說出一個社會問題,述說著這些被救起來的孩子,只是冰山一角,有許多人終其一生無法獲得協助沉倫下去,顯示出社會資源的不足。
五、場景的意向呈現
在導演的心中,始終知道自己要的感覺是什麼,進而塑造出鮮明的印象,年代的設定是在民國70年代左右,為了再次重現當時的印象,製作團隊便開始創造出許多舊時代的假象,以達到其真實性。
六、服裝
不僅止於個人的服裝呈現,而是必須由整體著手,除了在各主角的服裝搭配上,阿青有格子襯衫,小玉的華麗風格,吳敏的有領襯衫,以及老鼠所代表的下層社會人物的破舊衣服,村民的小砕花褲子,皆成為製造年代印象的重要元素。
七、場景
在環境上也刻意製造出當時第一戲院於民國70年的風貌,住家裡的青綠色窗台,早起刷牙時蹲在家門前還有鄰居小孩道早安,老舊的國光巴士,甚至是因未鋪起柏油路而飛起塵土的路面。
八、色彩
在色調的選擇上面,將原本的顏色做抽離的動作,使其黯淡灰澀,如果顏色過為亮麗,則顯示不出當時70年代的氣氛。
九、特殊場景
在一些特殊的場景製作上如颱風淹水這段,則是運用了塑膠布以及沙包,作為颱風過後的感覺。
(註二)文本。泛指傳達訊息的媒介物,不僅僅是文字,更包含了圖像、符號,用眼睛接收的訊息傳達物皆稱作文本。
(註三)弱勢。泛指在握有強勢主導權的第一性之外的第二性。第一性可以是指向父系文化的男性,而剩下來的女性則稱作第二性;在過去西方以白人文化為主導的社會,第一性為白種人,第二性則為黑人,在孽子當中的第一性則為異性戀者,第二性則為同性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