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公告
        搬家~
http://pusyuan.blogspot.com/搬家~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 Postmodernism


The Da Vinci Code 美國版預告片


Postmodernism一辭,事實上是不為存在且難以定位的一種主義,應該將其稱為觀念較為適當,在中文學的翻譯當中任何加上ism字尾的英文,皆將其翻譯成主義, Postmodernism一辭則漸漸被修飾成適當的語彙,在學界甚至已經漸漸不用後現代主義一辭來稱呼Postmodernism。後現代當中的後,傾向於反的意思。

 後現代主義與達文西密碼
首先 Postmodernism與 The Da Vinci Code 當中非常明顯的主題是對於所有既定觀念上的不輕信與懷疑態度,在思考上是無從依靠,且不肯定歷史不相信意義的本源與真實性,對於歷史及經驗接抱持著環移的態度,在達文西密碼中,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這種觀念,如果耶穌擁有後代、門徒當中有一名是耶穌的妻子、這些影響了對於西方宗教的信仰根本,如果耶穌與我們同為凡人,是否不該將其神化。
由於19世紀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科技主宰了人類的一切思想認為自己已是萬能,甚至凌駕魚西方世界中所謂的上帝,並產生出以科技理性所主導的標準、統一、整體性的一貫化作業,在這種不平衡的環境當中,人的內心開始產生病態的轉換去獲取平衡,以紓解每個人都有所不同的差異性。

 時空的重疊與拼貼式紀錄
另一種強烈的風格為時空重疊表現手法,在時空的交錯當中同一場景可以有不同時代的人出現且不影響彼此,以前的人做著當時的事情,過著當時的生活,現在的人也看不見過去,依舊進行著自己作的事情,並不影響彼此,而觀者皆可同時看見兩個不同時空的環境;另一種形式為為文字或圖像的拼貼,在看似毫無目標的圖文紀錄中拼貼出似有若無的關聯,無目標的拼貼手法即是Postmodernism 所慣用的手法之一。這種情形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結果,由於一切技術、學說、流派都停滯不前,便開始產生這種漫無目標的且時空扭曲的呈現手法,來反應內心的不確定不安感。

 面對差異性
瞭解並非所有的事情皆可用相同的公式所套用,就算是通用的語言,每個人的發音也不盡相同,有人咬字時字正腔圓,有人則省略捲舌發同一個音,但是我們卻也同樣能夠明白所傳達的意思,並非與敲鍵盤一樣要字字正確,在瞭解這些差異性之後,我們便開始反思一切所有的規範是否合適,於是開始有了差異化教學,事實上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所謂的因材施教,但由於求方便的心態之下,我們選擇了最簡單的統一性教學。

 所看見的事實其實並非事實
在電影一開場 羅柏蘭登(湯姆漢克飾) 的演講當中,即開宗明義的向我們訴說,所看見的事實其實並非事實,且不像我們平常所認定的一樣所見即所得,不能只著眼於某一個部分,而是要更深入的了解並觀其全部,才能明白一切事情的真相。此一觀念將貫穿全片作為思考的主軸,並且影響往後的劇情發展,這與後現代當中所擁有的反思,有相呼應的效果,由於不相信自己所得知的訊息,而再次重新思考究竟是否為正確,並加以推翻與修正。由於對於過去經驗的反思與不確定性,使得反思成為極為重要的模式之一。

最後藍登找出聖盃的下落,位於貝聿銘所設計的金字塔之下,這點告訴我們這一切只是虛構,由於聖盃所在之處早在幾千年前即放置好,並寫下位置:仰望星空之所在,而法國金字塔卻是在1993年所建蓋的,在時間上完全不吻合,作者告訴我們,看戲的該醒了而這一切只是虛構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