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公告
        搬家~
http://pusyuan.blogspot.com/搬家~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秀琴歌劇團 罪

 人物介紹:


 劇情大綱:
卓生性霸道,向來皆為我獨尊,且喜愛女色,一次偶遇之下,見玉鳳生的標誌就強行取回宮內作妾。而後因命運的安排,使得卓殺使自己的父親並欲意強娶生母為妻。

 結構分析:
一部故事有主軸有支軸,這部劇要描寫的便是卓嘯天的世界,其他人的功能則是用來烘托主角的個性,在這裡用一表,表示其中的個性:
我們發現,縱使是卓雲霸,也離卓嘯天強悍的個性有一段距離,所有人的個性已經被設定的較弱勢,以便達到突顯卓嘯天個性上的強勢,也才可以讓人恨他入骨。尤其是第一、第二女主角也被設定的很無力,第二女角玉鳳由於無法反抗嘯天的勢力為了救城內百姓於是委屈嫁給嘯天,第一女角芙蓉則由於無法抵抗命運(迷信)的安排而痛心的將嘯天送出國家之外,以保住兒子>丈夫>國家三方面的安全。

 場景相關設定:
燈光→使用顏色、明暗上的變化來改變場景、意境製造出想要的效果。
配色→以色相配置傳達出意境。
場景→以較具象的方式呈現場景之間的關係。

 第一幕 驚夢:
(燈)夢境使用較為昏暗的藍色燈,表示夢中,驚醒時則色調恢復正常。

 第二幕 天箭:
(燈) 都馬調/都馬搖版一段 皇兒阿~你出世了不對時~,由此燈光轉為較為陰鬱的藍色傳達出在大環境中一個作為母親心中的無奈,在一遍陰藍色中投以燈光作為聚焦,區隔出在這片小區塊中,我說的是我心中對你的愧疚與獨白,這些話只有兩個人了解,外面那片陰藍色的世界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希望你能夠體諒我。在一連串說出心中想法時,燈光由暗轉明,將我們帶出她的內心世界回到現實生活。
(色)背景以中國意象色紅傳達出喜慶感,但宮女卻穿著綠色隱喻出喜中帶有不祥涵義。

 第三幕 織戀:
(色)這場為兩大女角的心情轉類點,玉鳳一出場時穿著色彩多樣如花樣般的少女服漸趨轉為帶有哀傷的淡藍色最後轉為藍。芙蓉則由喜悅慈祥的粉紅色轉為第四幕思君的藍色最後則穿著帶有不詳的深紫色。主要演員服裝皆由於劇情的演進展越驅深沉。

 第五慕 征服:
(色)結婚場合,比起第二慕,有著更多的紅色來傳達出喜慶的感覺,宮女依然是穿著綠色,隱喻著這是一段不美滿的婚姻。

 第六場 思子:
(燈)淡淡的藍色給大家有在夜晚的氛圍,另外國王與皇后的穿著也隱含著寓意,皇后以一席藍裝告訴觀者,我一直憂鬱的過生活,而國王的黃裝,則代表給予皇后生命的希望與支柱。在說完互相安慰的話之後,運用特效使天空打出閃光,代表有事件即將發生。

 第七場 因果:
(場)以活動布幕顯示出時空地點的轉換。已不在任由觀者去體會,想像,這已使我們喪失想像的空間,但一方面卻使我們能更快速進入劇中的空間,不用再花一番時間來摸索。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是考驗編舞者及劇團水準的時候。在弒父這段以陰暗貫穿全程,並酌以暗紅色表達不安定的感覺。天空似乎是下著雨的,空氣中瀰漫著戰爭過後的血氣,感受是不安、可怕。

 第八場 玉碎:
(燈)王后跳樓自盡這段,以紅色表達出震驚的強烈視覺感受,有種萬念俱灰玉石俱焚的氣氛。
(場)運用高台佈景使人清楚了解這是城樓圍牆。

 故事相關發展:
“罪”是由古希臘悲劇作家 索福克勒斯 於西元前427年的"伊底帕斯王"改編,而伊底帕斯王則由神話伊底帕斯而來。兩劇的核心皆相同,不同的是罪劇採用正敘法,且因觀者的文化差異,演出較保守,且觀者已有可預見的後果,所以期待值並不大。伊劇採用倒敘法,且表現較趨向寫實劇,所以較有震驚的效果,由一層層的發現探索出自己的行為是如此荒誕的時候,那種震撼確實是比起可預見的後果來的有戲劇享受。
佛洛伊德理論:佛洛伊德所發表的理論當中即有一個是以伊底帕斯為名,原名伊底帕斯/俄狄浦斯情節,也有人稱作戀母情節。佛氏說:我從自己身上發現對我母親的愛,對我父親的妒。如今我認為此乃孩童遍存之現象。」
在圖騰與禁忌一書當中提到: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對象是其母親,他總想佔據父親的位置,與自己的父親爭奪母親的愛情。也就是戀母情結。所以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主角欲殺害自己的生父是出於自然本能,而戀上母親也是出於性追求本體對象而產生,現在也很容易發現與理論相關的生活經驗,比如在外吃飯總要找到一家與自己口味相符的餐廳,因為有家的味道有媽媽的味道,女生找對象結婚,總有一定的比例殘留有父親的影子,為何會產生這些反應,根據佛氏所說是由於人有三我在操控id/ego/super-ego,其中超我將原本的慾望(戀父/母)給壓抑下來並轉化成社會所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宣洩,以便達成心理上的滿足(劇中最後一慕也出現一群super-ego來道德勸說,要當好國王阿~)

 結論:
野台劇,有許多的現實限制阻礙劇團往科技效果的方面發展,諸如地點、金錢、道具,但我認為這也是相對的好處,正因為沒有多餘的的時間金錢來想其他的花招,只能專心做好唱功方面的精進,反而保留了最原始的本能,沒有太多的非重點,卻能給觀者享受演者在戲劇上的肢體、語言、歌聲,這會讓我們更去注意你要表達出的東西,更去在意你唱的好不好。
記得有一次明華圓在彰化市公演,我發現有台上唱的跟螢幕上秀出的唱詞不一樣,覺得很怪,難道是唱的詞本,意思到就可以了嗎?今天看到秀琴歌劇團的演出,讓我感到秀琴劇團的努力,無論是哪個角色都將自己所要唱的如實唱出一字不差,不只如此就連對白、歌唱都很清晰讓人能清楚接收到在說什麼。兩者在相同的野台環境比較之下,明華園少了鋼絲助陣卻依然擁有較多的視覺特效。如果秀琴有機會與明華園做一樣的事,他會去做嘛?我認為不會雖然一樣是歌仔戲,但本質不同,明劇是為了表演,而表演給市場大眾看,現在人所接受的刺激太多了,如果沒有特效很難吸引消費群花錢上門,在電影業就可看到很典型的示範。我在秀琴歌劇團身上看到了一群為了生活而演出的人,為了文化傳承而堅持下去的人,台灣所擁有的資產實在是太少了
Ps.莊金梅的肢體動作、表演性、情感性比張秀琴來的出色,且唱的更好。張秀琴的表演,我認為就是一隻老鷹打開雙手在台上走來走去,因為戲服太大嘛? 雖然秀琴是主角,事實上唱的卻沒幾段,我認為莊金梅才是主角,無論是戲份或台詞都比秀琴來的活躍。是主角太難演了嗎?我感受不到嘯天的靈魂有來附身。,情緒上的共鳴對我比較小,除了第二幕都馬調那一段,其他的情緒都太平了,沒有高潮,可能要顧及到觀眾群年紀比較大的因素吧?

沒有留言: